【手工皂基礎】油脂特性與脂肪酸全解析:決定肥皂硬度、起泡力與洗感的關鍵秘密

手工皂基礎:油脂特性與脂肪酸全解析

做手工皂時,您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疑問:「為什麼我的皂洗起來很乾澀?」、「為什麼有些皂硬得像石頭,有些卻軟爛如泥?」其實,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油脂的「脂肪酸 (Fatty Acids)」 裡。

許多新手在設計配方時,往往只關注 INS 值 (硬度),但真正的專業皂師看的是脂肪酸的組成。了解脂肪酸,您就能預測這塊皂的洗感、起泡度以及耐用度。

決定手工皂命運的 5 大脂肪酸

每一種植物油都是由不同比例的脂肪酸所組成。以下是影響手工皂特性的五大關鍵角色:

1. 月桂酸 (Lauric Acid) —— 起泡與清潔的王者

代表油品: 椰子油、棕櫚核仁油。

特性: 月桂酸是製作手工皂不可或缺的成分。它能帶來極佳的起泡力與強大的清潔力,同時也能提供很高的硬度。

注意: 雖然泡泡多很迷人,但月桂酸比例過高 (建議控制在 20% 以下) 容易過度清潔,導致皮膚乾澀、緊繃。

2. 硬脂酸 (Stearic Acid) & 棕櫚酸 (Palmitic Acid) —— 硬度與耐用度

代表油品: 棕櫚油、乳油木果脂、可可脂、動物脂 (牛油/豬油)。

特性: 這兩者主要功能是**「撐起肥皂的骨架」**。它們能讓肥皂質地堅硬、不易溶化變形(耐洗),並能讓泡沫比較持久穩定。如果您希望肥皂不要洗兩次就軟爛,配方中必須要有足夠的這類脂肪酸。

3. 油酸 (Oleic Acid) —— 保濕與溫和的來源

代表油品: 橄欖油、苦茶油、甜杏仁油、酪梨油。

特性: 油酸屬於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它的強項是**「滋潤」與「保濕」**。高比例油酸的肥皂(如馬賽皂)洗感非常溫潤,適合乾性肌膚或嬰兒。

缺點: 油酸含量高的皂,成皂硬度較低,且入模後皂化速度慢,容易拉絲或軟爛,需要較長的晾皂期。

4. 亞麻油酸 (Linoleic Acid) —— 清爽與調理

代表油品: 葡萄籽油、葵花油、小麥胚芽油。

特性: 能提供清爽的洗感與調理肌膚的效果,有助於肌膚修復。

缺點: 非常容易氧化酸敗 (起黃斑)。在手工皂配方中,通常建議比例控制在 10%~15% 以內,以免肥皂保存期限過短。

5. 蓖麻油酸 (Ricinoleic Acid) —— 特效起泡劑

代表油品: 蓖麻油 (唯一來源)。

特性: 它非常獨特,能帶來像香檳一樣的透明大泡泡,並具有黏性與保濕感。通常做洗髮皂或需要增加起泡度時會添加 5%~10%。

如何應用這些知識?

不用死記硬背!理解這些原理後,您在設計配方時就有方向了:

  • 想做家事皂(去油強): 提高含「月桂酸」的椰子油比例。
  • 想做冬天沐浴皂(滋潤): 提高含「油酸」的橄欖油或酪梨油比例。
  • 皂太軟爛: 檢查是否缺乏「硬脂酸/棕櫚酸」(如棕櫚油、乳油木)。
手工皂配方計算表

手工皂配方計算表雷達圖分析,透過計算機,可以直接看到脂肪酸影響的結果

免手算!用工具直接看「五力分析」

雖然了解脂肪酸很重要,但要自己拿著計算機加加減減實在太痛苦了。

我們開發了免費的 2026 線上手工皂配方計算機,內建完整的脂肪酸資料庫。您只需要輸入油品重量,系統就會自動透過雷達圖告訴您:

  • 這塊皂的清潔力夠不夠?
  • 起泡度好不好?
  • 硬度 (INS) 是否在理想範圍?

👉 立即試算您的手工皂配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