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工皂游離鹼|定義、檢測、肌膚影響與安全標準全解析

一、什麼是游離鹼? 游離鹼,是指手工皂皂化後殘留未完全與油脂反應的氫氧化鈉(NaOH)等強鹼物質。皂化反應若設計或操作不當,會留下過量游離鹼,導致皂體強鹼、刺激性上升。 二、游離鹼對手工皂的影響 刺激皮膚:游離鹼過多時,會造成皮膚紅腫、搔癢甚至脫皮,尤其敏感膚質者需格外小心。 品質標準:台灣及國際多數標準規範游離鹼需在0.2%以下,合格皂品用後安全、低刺激。 晾皂作用:新皂經過1-2個月晾皂熟成,可大幅降低游離鹼殘留,讓皂體趨於溫和。 三、游離鹼的檢測方法 酚酞檢測劑:最常見方式,遇強鹼呈粉紅/紫紅,可快速辨識殘留游離鹼。 pH試紙: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游離鹼量判斷唯一標準(因皂會自然呈弱鹼性)。 專業認證:通過SGS等第三方游離鹼檢驗能提升產品信心。 四、制皂安全與消費者建議 選購時優先挑選標榜低游離鹼、通過認證的品牌。 自製皂建議多餘鹼量控制合理,操作安全小心,並確實晾皂足夠時間。 小結 游離鹼,是影響手工皂品質與安全性的重要關鍵。只有科學的配方、正確的檢測及完善的熟成,才能創造真正溫和無負擔的天然手工皂。 來源說明

閱讀更多 about 手工皂游離鹼|定義、檢測、肌膚影響與安全標準全解析

  • 0

手工皂的鹼(NaOH)與安全使用知識:製皂必懂的化學基礎

一、為什麼手工皂需要「鹼」?   手工皂的形成來自一個化學反應——皂化反應(Saponification)。 當油脂(脂肪酸)與氫氧化鈉(NaOH)混合後,會產生「脂肪酸鈉鹽(皂)」與「甘油」。 簡化化學式如下: 油脂 + NaOH → 皂 + 甘油 因此,沒有鹼,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的肥皂。 市售標榜「無鹼皂」的產品,多半是以「合成界面活性劑」製成,實際上不屬於真正的手工皂。 二、NaOH(氫氧化鈉)的角色與注意事項 氫氧化鈉是強鹼性物質,遇水會放熱,若操作不當可能造成灼傷。 因此,了解其性質與防護非常重要。 NaOH 的主要特性: 白色固體,具強吸濕性,容易與空氣中的水氣結合 溶於水時會產生大量熱能(放熱反應) 具強腐蝕性,能與皮膚、金屬反應 保存建議: 使用密封防潮罐保存 避免放置於浴室或高濕度環境 標示清楚、遠離孩童與寵物 三、安全製皂守則:操作時請務必遵守 製作手工皂時的安全步驟不可忽視,以下為最重要的守則: 穿戴防護裝備:護目鏡、口罩、手套是基本配備。 使用耐熱容器:避免使用鋁、鐵容器,建議使用不鏽鋼或耐鹼塑膠。 「水先入碗,再加鹼」:切勿反過來!鹼加水會劇烈放熱…
閱讀更多 about 手工皂的鹼(NaOH)與安全使用知識:製皂必懂的化學基礎
  • 0